近年来,随着我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,威力越来越大,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也越来越强,如果应对不当,容易造成官兵耳膜穿孔。当前正值部队野外驻训实弹射击,炮火硝烟中,如何预防耳膜穿孔?操作中要做好哪些安全防护?突发状况如何处置?
近距离操作火炮,虽然认为的紧捂双耳,但依然会出现耳鸣、耳痛、头晕等症状,并伴随耳道出血。一般类似情况都属于爆震性鼓膜穿孔。爆震性鼓膜穿孔,是指听觉器官由于受到突然发生巨大声响的冲击,致使鼓膜穿孔所引起的听力急性损伤。
而发生爆震性鼓膜穿孔,大多是由于实弹射击中防护措施不当引发的。此外,在步枪、火箭筒、单兵防空导弹等,发射时也可能造成鼓膜穿孔。实战中,炮弹、手榴弹、地雷等随时都会在官兵周围爆炸,造成鼓膜穿孔的概率更大。
引发危害
鼓膜是外耳道底部的一层厚约0.1毫米的薄膜,能带动中耳内听小骨的振动,在听觉的传导功能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鼓膜一旦穿孔,会产生以下危害:
引起听力下降。从外界传来的声音首先振动鼓膜,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,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。鼓膜穿孔后,有效振动面积减小,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,出现听力下降。
诱发其他病症。鼓膜穿孔后,失去了对中耳的保护作用,外界的细菌、污水、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。中耳炎反复发作,会使鼓膜穿孔增大、中耳粘连硬化,造成听力进一步下降。更为严重的是,还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,进而引起面神经瘫痪、脑膜炎、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防护方法
了解了鼓膜穿孔的危害,那么怎样防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发病率?具体预防措施如下:
1.实弹射击前,可通过佩戴防噪音耳塞、防噪音耳罩或者防声头盔、建立防音带等措施削弱冲击波对耳朵的损伤。在预先知道射击方向的情况下,还可有效利用现地地形,避开冲击波的冲击;
2.火炮射击时,炮位上的官兵要将嘴巴张大,打开咽鼓管,平衡鼓膜内外侧气压,附近人员则可用双手护住耳鼻。有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者,尽量避免到火炮射击现场;
3.实弹射击结束后,要第一时间询问官兵有无耳鸣、耳聋等听力损伤状况,并适情组织体检,及时发现病症。
一旦发现鼓膜穿孔,要尽早治疗,否则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听力障碍。具体处置方法根据穿孔大小决定。若穿孔面积很小,通常不需要采取任何治疗手段,在发生之后的大约1个月时间就可自行愈合,这期间要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,也不要用任何处方药水滴耳。倘若穿孔面积很大,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人工修补手术,术后40天左右就可恢复